水库放水怎么钓鱼?
水库钓鱼钓点选择的技巧:
1、沙滩不下竿、沟湾好钓鱼
一般水库都有沙滩和沟湾这样的地形。沙滩一般在库区的尾部,如果是漫坡浅滩,水中不会有鱼,更无大鱼。但如果赶上白鲦及某些小型鱼产孵,它们会选择这些浅水沙底作为产孵地,来时数量惊人,可抓住机会用手竿钓白鲦,一日内钓数十斤亦不困难。
水库常见的地形是沟和湾,这正是在水库垂钓的主要钓点,岸上的树叶、籽实和昆虫被风雨打落,大都会在这些地方存留,因此水下的微生物也非常丰富,鱼儿觅食会到此聚集,是下竿的好地方。
2、两山钓夹缝、山坡找台阶
两座山,两个山包或两个突出山脖连接的地方,形成夹沟,它们延伸到水中的部分就是一个良好的钓点,在这些夹缝坑洼里,易于聚集腐烂物质,而后滋生出许多水下微生物。下雨时这些地方又是流水口,岸上的杂物也被水推送到这里,就成为食物丰盛的鱼食堂。再者不少鱼有钻洞觅穴的习性。如果遇上这样的地形,钓手切莫放过。
水库的岸边,有不少呈梯形的台阶地段,有些台阶比较宽阔平整(它和无依托的平底有根本区别),是理想的钓点,尤其是台阶与山坡连接的内侧,被水浪冲出条条缝隙,更是鱼儿出没处,可用酒糟、糠麸、豆渣等廉价饵料打窝子,将是一个理想的钓点。但此种地形常使海竿挂底伤线,近者可用手竿,远处可用海竿带漂。
3、陡岸钓挂饵
水库陡峭的岸边,只要可以站人,并能支竿操作,就可以垂钓,不过要采用一种特殊的垂钓方法,就是将钩饵不沉入水底,挂靠在水中的山坡上,如用海竿,可将钓线下放到米的深度,锁住线不使其下沉,但曳力不可拧得太紧。防止鱼儿拖竿入水。如能在这个深度附近发现小坎小台阶,则应将钓饵下到这些地方,还可靠岸边撒一些散碎诱饵,鱼儿会沿着陡岸觅食。笔者在几个水库用此法垂钓,效果颇佳。此种钓挂饵的方法,既可钓草鲤鱼,也可钓鲢鳙鱼,但钓饵要硬一些,以免脱落。再者在这种环境下垂钓,切实要注意安全,鱼竿也要支牢,因鱼拖竿入水后打捞困难。
4、坝头有石缝、可用舍弃坠
水库大坝及坝侧,大都为石块垒砌,石块形成许多空隙,如海竿使用组钩,很容易挂底,但坝湾处往往又是鱼儿聚集的地方,钓手最好使用舍弃坠的办法垂钓。如用手竿,先用细线单拴坠子,坠线长15~20厘米,一次拴副备用,组装成钩下坠,如坠子被夹,可扯断坠线,故此法称”舍弃坠“。
5、涨水钓进口、落水钓深潭
这也是一种常规的垂钓方法,亦可用于水库。所有水库的水位,都会有涨有落,只是大水库涨落缓慢,中小型水库涨落明显,如果是大起大落,时清时混的水,鱼不易咬钩,钓手也难摸准规律。就一般而言,如涨水不快,进水不大,可在进水口垂钓,如进水太大,可钓偏流和回水湾,如来水太大,或已成混水,鱼儿受到惊吓,是不咬钩的。如果是小型水库,放水后,留出一些深水潭,无疑这是下钩的好地方。
6、新涨水、不下钩
如果是一些中小型水库,因下雨等原因,放进来许多水,基本上改变了原有水的状况,如水温、水的清亮度等,这时鱼也不会咬钩。须等待两三天,鱼已完全适应新水(水也在变化中),它才可能咬钩。
7、钓浅钓边、不钓中间
水库的坝头和中间水很深,有的竟深达百米以上,水深处水底温度低,有人在北京密云水库潮河主坝处作过测验:7月下旬气温在32.8℃时,水面温度27.8℃,而在水下30米处,水温仅10.2℃,所以深水中的鱼随着水温的变化,它们会游向水温高、食物充足的上层,前面所说钓湾也是这个原因。有湾则应钓湾,无湾就要靠边钓,如将海竿投向数十米的深水处,是很难有收获的。
8、深水钓浮
大多数水库都有草鱼和鲢鳙鱼,它们在水的中上层活动,可采用钓浮的方法,钩下到多深,应根据天气的情况予以调整,如夏日早晚凉爽,水面温度不很高,则可完全钓浮,就是将钓饵下到水表层,如果温度高时,可将钓饵下降到离水面1.5~2米的水层中,这个深度应随水温的变化及鱼儿活动的情况及时调整。如果是采用多竿垂钓,可分竿对几个深度进行试验,从中筛选出最佳垂钓深度。
9、平底不藏鱼、杂乱好下钩
宽阔平坦的水底,它不挂钩,不会给钓手添麻烦,可这样的地方一般是存不住鱼的,如海外有些人在平坦的海底上,沉入破旧船只及旧车胎,做成人工鱼礁来招鱼。鱼就是爱在杂草乱石堆中活动,因为这些地方小鱼虾多,微生物麇集,给鱼提供众多的美食,鱼自然会在这里聚集。此种地方鱼虽多,但也给钓手带来挂钩之虑。为了能在这些地方下钩,钓手采用了许多相应对策:如钓边缘,在这些地方的边缘处下钩。或用舍弃坠将钩直接送入这些杂乱物之中,挂坠舍坠,挂钩舍钩;还有的采用钓浮的方法。总之在这些地方垂钓,往往收获大,但对钩线的损失也很大,权衡利弊之后,许多钓手还是愿意在这里下钩。
水退一尺鱼退一丈,水退太快鱼往深处游了,而且原先鱼所在的水层被搅乱了,鱼就不吃食了。等水位稳定一段时间后再钓比较好。
中国林蛙
越冬场是林蛙冬眠的场所,它们基本越冬方式是水下群集冬眠。东北冬季严寒,河流水量剧减,小河及山涧溪流常出现断流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越冬设施和正确的技术管理,就会发生幼蛙和成蛙冻死的现象,给生产者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重视越冬问题要因地制宜,修建必要的越冬设施,加强技术管理,达到安全过冬的目的。林蛙安全过冬是人工养殖林蛙的一项重要工作。
越冬场可分为天然越冬场和人工越冬场,也可分为种蛙越冬场、幼蛙越冬场和商品蛙越冬场。
1.天然越冬场林蛙的天然越冬场主要是河流、山涧溪流,也包括较大的江河和部分山区小水库。
( 1 )山涧溪流越冬适合林蛙冬眠的溪流条件,一是常年不断水的溪流。二是距夏季放养场不能太远,必须是林蛙在冬眠前能够到达的河流。一般情况下,陆路距离应在1000~5000米,这样的距离,林蛙可以经过陆上运动逐渐到达冬眠场所。三是应当具有一定的水量。人工养殖林蛙,密度大,要有较大的水量才能安全越冬。水量小,林蛙容易在越冬过程中死亡。水量过小还易受天敌危害。最低水量在严冬枯水期流量不应低于0.02~0.03米3/秒的流量,最好有0.02~0.1米3/秒的流量。水流量在0.12米3/秒以下,林蛙只能在深水湾越冬。四是河床既要适合林蛙越冬,又要适合捕捞。适合林蛙越冬的河床是由石块和沙砾组成,林蛙潜伏在石块下或沙砾之中越冬安全可靠。从捕捞生产想点看,这种河床捕捞也较方便。有些山涧溪流的河床完全由石块组成,这种溪流不适合采用,林蛙进入石头缝隙之中无法捕捉,对生产不利,泥沙河床也适合林蛙越冬,林雄可潜入泥沙中休眠,从养殖生产观点看,泥沙河床便于人工捕捞。五是河床的坡度不要过大,如果何床坡度大,流速快,林蛙难以在溪流中越冬。溪流不经人工修整改造,无法用作越冬场。比较好的越冬场,应由比较多的稳水区和深水湾。稳水区的水深应在1米左右,深水湾的水深应在1.5 米以上。稳水区和深水湾是严冬季节林蛙的集中越冬场所,稳水区和深水湾除了河床流水供给外,多数有地下涌泉供水,因而水量充足,不易冻干。林蛙在其中越冬安全可靠,能有效地避免冻害的发生。
天然河道往往不能完全适合养蛙越冬的需要,应根据养蛙的需要,适当进行人工修整疏通,使之更适合林蛙的越冬。对于原来河道上的水湾,要根据情况进行修整。修整的目的,一是使之更适合林蛙的冬眠,二是利用林蛙向深水湾大量集中的特性,进行生产捕捞。有的深水湾深度不足1 米的,可以加深,使深度超过1米,最好达到1~1.5米。有的深水弯可能面积小、可适当扩大面积。
林蛙集中放养区,秋季集中入河河段的稳水区,要特别加以修整利用,改成深水湾效果最好。人工改造深水湾可用人力挖掘,深度在1米左右,面积10~15米2,就可容纳数千只林蛙越冬。
整深水湾应在洪水期过后;一般在9 月初进行,9月15日前后完工。修整一次只供一个冬季越冬,第二年重新修整,修整深水湾不仅对林蛙的安全越冬有重要作用,对捕捞也十分重要。在位于重点放养场附近河道上的深水湾,可将一半以上或70%~80%的林蛙吸引到深水湾里来越冬。由于林蛙高度密集,无疑对捕捞生产带来极大方便。
深水湾修整之后,还要根据情况投放供蛙越冬的隐蔽物。砂石组成的河底,如果石块数量少,林蛙隐蔽物不够、可以人工投放一部分石块加以补充。泥沙组成的河底,经过人工挖掘,一疏松层被挖掉,破坏了原来的隐蔽条件,需人工投放隐蔽物。投放隐蔽物以篙草类为主,包括农作物秸秆、野生蒿草、小灌木枝条等,扎成草把状,用石块压在水底,或者用木桩固定在水下,作为林蛙越冬隐蔽物。山涧溪流有些短而宽,在严冬季节易于冻干断流,水流阻断,形成大面淹冰,断流之下河道中冬眠的林蛙即被冻死。必须在秋季将一些浅滩加以修整,方法是加深河道,使水流集中在狭而深的河道中通过,冬季不易冻干断流。对于多分支的河流,要进行改造,将那些不适合林蛙越冬的小溪流堵断,使水量集中到主河道中,增大越冬溪流水量,保证林蛙安全趁冬。
利用山涧溪流越冬,需加强管理,主要是检查河流的水量、防止冻干断流。凡是出现堵水的河段,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恢复流通。
( 2 )山区水库越冬 山区水库包括各种不同大小的水库、大的有几十个公顷,小的只有几公顷的水面。各种不同大小的山区水库,原则上都可以作为林蛙的越冬场。
利用山区水库越冬的方法,可以利用全库、亦可利用局部。如果水库位于放养场的中心,可以将整个水库作为林堆的越冬场。如果不位于中心,放养场的一部分与水库相接,可以利用水库的局部,比较小的水库,也可以全部利用。
在以水库越冬的养蛙场,水库位于放养场的中心,林蛙能自动从放养场进入水库,有的经入库河流过渡到水库,有的直接从陆上进入水库。林蛙在秋季经过小溪和陆上进入水库越冬。林挂在比较大型的水库越冬,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安全的,山区水库水质好,溶氧状况也好,不易出现死亡现象。
水库越冬蛙的春季出库方法,只能靠林蛙自然出库。为了实行有计划放养,需要对自然出库的幼蛙和成蛙进行人工捕捉。捕捉方法是修塑料围墙进行围捕。大水库的库岸长,可在出蛙最集中的库岸修局部围墙进行围捕。另外,在水库附近修产卵池,池里灌水,保持静水环境,吸引出库的一部分种蛙自动前去产卵繁殖。
种蛙水库越冬还可采用蛙笼或网箱的方法。选择水库水质清洁的深水区,将装蛙的蛙笼网箱沉入水下,但不要沉到库底,最好放到水层以下2 米处,蛙笼或网箱的系绳拴在木桩或浮标之上。在越冬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调整下沉深度,检查有无死亡现象。在一些较深的水库,不可将蛙笼放到几米之下的库底。由于深水区底部溶氧含量低,蛙容易缺氧窒息死亡。
有些山区水库较大,养蛙放养场的局部与水库相接,这种水库仍然可以作为越冬场。利用水库的局部作越冬场,首先利用水库的水体作为吸引林蛙下山入河的水源,蛙从放养场自动奔向水库。不能让蛙自己分散进入水库,必须在岸上设围墙,将蛙拦住加以捕捉,种蛙和幼蛙经过暂时贮存之后,装入蛙笼或网箱,在10月末或11月初放入水库越冬,春季出河前取出。有些养蛙场缺少安全越冬水域时,可将种蛙及幼蛙装入蛙笼运往别处越冬水库越冬。
( 3 )江河越冬 利用较大的江河及其附近的森林养蛙,冬季以江河作为越冬场。江河越冬的优点,水量充足,没有缺水或冻死之威胁。但江河水量大,管理上有一定困难。
在江河的一边有森林放养场,另一边为农田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靠近森林放养场的一侧水流平稳江段,而且水深应在1米以上,作为越冬场。幼蛙和一部分不打算捕捉的成蛙可散放入江河水中自由越冬。
春季幼蛙和成蛙出河后,仍然回到森林里来,而不能到对岸的农田里去。但为了实行有计划放养,对幼蛙采取蛙越冬法,集中过冬,春季便于有计划进行集中放养,秋季集中捕捉。
为了在春季产卵期能准确地捕捉到种蛙,最好将种蛙装在蛙笼或网箱里放入江河深水处越冬;蛙笼越冬既便于冬季管理、又能保证春季繁殖期有足够的种蛙。蛙笼越冬出水时间要比自然越冬出水时间提前,而不能拖后。延迟出水时间,容易窒息死亡。
江河两岸都有森林,都适合作放养场时,以与放养场相对应的整个河段作为越冬场。幼蛙和少部分成蛙可以自由入河分散在江河之中越冬。如前所述,幼蛙最好采取蛙笼集中越冬法,春季,集中进行计划放养。种蛙必须采用蛙笼越冬。
2.人工越冬场 人工越冬包括水库越冬、地窖越冬和水进井越冬。
( 1 )水库越冬 林蛙的水库越冬场实际是人工修建的小型水库。这里称养蛙专用水库,以便与山区农用水库区别开来。这种水库适合建在小溪及小河沿岸的一侧,面积一般为100~200米2,水容量在200~500米3。水库位置要在林蛙集中的分布区内,依靠林蛙对深水区的特殊感受性,自动集中进入水库越冬。从水路来说,离水库上游300 米左右河流中的林蛙,能逐渐通过河流进入水库。在水库上方500~1 000 米范围内的林蛙,可以经陆地直接进入水库越冬。在水库下方的一定距离内的一部分林蛙也可经陆地进入水库越冬。
根据林蛙的这种规律性,沿河流每隔500~800米就可修一座水库。水库的位置,要修在河畔沿岸的一侧,便予引水入库距离主河道要有10 米长左右的距离,并且要在洪水冲击范围之外。注意不要修在主河道上也不要修在洪水泛滥区内,因为夏季山洪暴发,春季冰雪融化,形成较大洪流,携带大量泥沙,很容易将建在河道上及洪水泛滥区的水库冲毁。
修建水库,一般采用人工挖掘,从地面向下深挖2 来,将泥沙石块运出库外,修成人工水库。水库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水库底一般修成平底形,亦可中央部分加深,深度达到2.55~3米,库壁要修成斜坡形,防止水浸塌方。水库上游设入水口,入水口要高出库底2米以上。下游设出水口,出水口距库底亦需在2米以上,使蓄水深度达2米。出水口要用铁网封好,防止蛙游出。在入水口前挖一条通向河流的引水渠,以引河水入库,使河水在水库通过,库水不断更新,保持流动状态,水库出水口下挖排水渠,末端排入河流。在引水渠上游与河流相接处,设闸门,控制入水量,尤其在春季更需通过闸门控制水量。
水库是一种永久性养蛙生产过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推土机作业,修建略大一些的水库,库壁亦可用石块砌筑。坚固耐用,减少维修费用。
水库在使用时,在引水渠上将主河道截流,基本将全部水里引人水库,从秋季林蛙入河时开始,到春季4 月份林蛙出河为止,始终保持流水状态。林蛙出库之后,将引水渠封闭,使水库断水,防止淤塞。
水库还须经常进行管理和维修。在管理方面,要防止山洪冲毁和淤塞,在夏季汛期前,必须将引水渠闸门关闭,在入水口处用土封闭,防止山洪冲入水库。维修方面主要是清除淤泥,一般淤塞不严重时,每两年在夏季清理一次。
下面分别叙述种蛙和幼蛙的水库越冬方法。
①种蛙水库越冬 种蛙水库越冬法是目前最好的保存种蛙方式,存活率高、死亡率低,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水库保存种蛙,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浅水贮存阶段,第二个阶段为水库越冬阶段。
贮蛙池暂存阶段:贮蛙池类似产卵池,池深60厘来,长5米,宽3米。池壁及池底可用砖石水泥修筑。水口按对角线设计,池内保持40 厘米水深,池水保持流动状态,不断更新,应在40~60 分钟内,基本更换全部池水。灌水口和排水口都要设拦网,防止种蛙顺水或逆水逃走。
贮蛙池的面积要根据种蛙数量而定,上述规格的池子可存放种蛙万只左右,一般养蛙场修4个贮蛙池就够用了。
贮蛙池贮蛙的方法,捕捞之后经过选择的种蛙要立即放入贮蛙池。在池中放置木块等漂浮物,供蛙在水温升高时登陆栖息、种蛙在贮蛙池内存放时间,从9 月中旬捕蛙开始,一直到10月末转入水库为止,大约45 天。
林蛙在种蛙贮存池存贮,是种蛙越冬的一个过渡阶段,林蛙经过暂贮之后,才能入水越冬。这种冬眠方法,主要是根据林蛙的冬眠生态特性决定的。林蛙从9月中旬入河冬眠,到10月末这一阶段,处于不稳定的散居冬眠期。水温超过10 ℃ ,林蛙在水中处于活动状态,气温10~13 ℃ ,林蛙从水里重新登陆土岸活动。在9 月中旬水温平均在10 ℃ 以上,如果将林蛙直接入库,由于水温不稳定,林蛙不能在水中安定冬眠而逃往别处。
水库越冬阶段:种蛙放入水库时间,须在10月末或11月初,水温要稳定在10 ℃以下,而且要降至5 ℃ 左右,此时林雄不仅不能上岸,而且水下活动也大为减少,活动范围缩小,在几十厘米或几厘米以内,尤其在深水区。因此,水温在5 ℃ 左右,种蛙入库,可以在水中安定休眠。
种蛙在水库内越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散放越冬法,另一种是笼装越冬法。
散放越冬法是将种蛙散放在水库里,让蛙在库内自由寻找越冬场所。在种蛙入库之前,投入库内一些林蛙越冬的隐蔽物,也可不放隐蔽物,让蛙在库内聚集过冬,这种方法对蛙无不良影响。
种蛙入库时,要选择比较暖和的天气,在中午温度较高时,将种蛙捞出,装在麻袋里,送往水库倒入水内。如果天气寒冷结冰,一定要带水运送,方能安全入库。
水库冬眠可实行密集越冬法,在水库实行密集放养,符合林蛙天然越冬习性。水库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放300只左右,甚全可以更密集一些。
散放越冬法使林蛙在库内自由活动,寻找最佳适宜的越冬环境,其成活率高,死亡率低。
笼装越冬法是将种蛙放在用铁丝编织的笼子里,连笼带蛙一块放入水库越冬。70厘米×60厘米×30厘米规格的铁笼,可装500 只种蛙越冬。雌雄可以混装,亦可分装。笼子在水中的放置方法是在装完种蛙之后,将笼盖封严,不留缝隙,防止蛙从另中逃出;笼子要规整地平放在库中。如果水质干净,泥沙含量低,可将蛙笼移到入水口处,此处水体更新速度快,溶氧丰富有利于种蛙安全越冬。
② 幼蛙水库越冬 幼蛙在水库越冬和种蛙基本相似,幼蛙放入水库的方法主要靠幼蛙沿河道自动入库,上游大约300米的幼蛙,基本都能逐渐集中到水库越冬。因此,为了引导幼蛙进入水库越冬,要在秋季,9 月末将河水引入水库。幼蛙进入水库后,不再随水游动,但不是所有幼蛙都能在水中停留,因此需在出水口下瓮子堵截,将拦捕之幼蛙再送入水库,拦截工作一直进行到10 月末幼蛙进入稳定冬眠才停止。在捕捞成蛙的同时,能够铺到大量幼蛙。这些幼蛙要像种蛙那样暂时贮存,到10月末至11月初,放入水库越冬。幼蛙在水库越冬,一般情况可以和种蛙使用同一个水库,互相之间无任何不良影响。
在幼蛙数量特别多、密度很大的情况下,可修一些小型的幼蛙越冬专用水库。幼蛙水库以小型为主,面积为30~50米为适宜,甚至还可再小一些,20米左右也可以。修筑方法,选择河岸附近,距河流5~10米距离,土质条件好,有泥质土层,保水性好,不易渗水,河流水源充足,冬季不断水,并且从河里引水入库比较方便的地点,挖掘库坑,深2米,长宽根据条件而定。一般可修长5米、宽5米的方形水库,亦可修筑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水库,库壁要向外呈45°倾斜,库壁倾斜对冬眠之后幼蛙登陆方便。有一定斜度,还保护水库,避免放水后库壁倒塌,填塞水库,减少蓄水量。水库引水方法与种蛙水库相同。幼蛙水库要在整个越冬河段上,修筑4 座幼蛙越冬水库,每座相距200~300米,在此范围内幼蛙能够自动集中到水库中越冬。水库里同样要放置隐蔽物,如草把、石块等。
幼蛙从10月中旬开始逐渐向水库集中,到11月末大部分集中进入水库,潜伏在隐蔽物中冬眠。幼蛙集中到水库越冬,其优点在于水库的水深,不易冻干,是安全的。另外,能减少天敌的危害。
( 2 )地窖越冬 林蛙的基本越冬方式为水下群集冬眠。林蛙在天然河流或在水库越冬时常发生冻死、闷死或乱捕乱捉的现象,给生产者造成很大损失。另外,人工水库越冬场的建设一般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每年要对越冬水库进行清理和维修。最重要的是对于种蛙的选择无法进行,采用林蛙地窖越冬方法可以避免上述的不利因素,可以有计划地在春季对种蛙进行选择和繁殖。
下边简要介绍林蛙地窖越冬的方法。
在离繁殖场不远的地方,选择一处地下水不渗漏,土质啊疏松的地方,挖一长3米、宽2米的地窖,窖顶覆盖土厚0.5米,留一个通气口和窖门,窖门大小为0.5 米×0.5 米,气孔高出容顶土层0.5 米,其直径为0.08 米。窖底平铺一层厚0.25 米的泥沙土,泥沙各占一半。这样的地窖可以使600只种蛙过冬。采用林蛙地窖越冬法一定要严格进行管理,窖温保持在-1~7℃ ,湿度保持在60%~70%。且每周要检查1~2 次。
( 3 )水井越冬根据养蛙发展的趋势将林蛙的越冬来用育磷度的方法。水井越冬法是其中方法之一,采用石块、砖、水泥砌成一个井,井面积视条件而定。这种结构可建在屋中,但一定要保证水温低,水中溶氧量高、水的PH等因素,还要预防天参采用水井越冬法,一定要实行科学管理,水温必须达到林蛙自然越冬的要求,不能过高。引入井中的水可以是江河水、山间溪流,也可以是家中井水等,但一定要保证长年流水,这祥水中溶氧量才能充足;否则、由于林蛙密度高,溶氧不足,导致窒息而死。因此,有条件的养殖户可酌情采用,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发展完善;无条件者不可盲目利用,否则易造成巨大损失。
3.贮水池 贮水池的作用就是提高水温。东北地区早春气温低,水温也很低,在蝌蚪胚胎发育过程中,水温偏低、延缓发育时间,影响蝌蚪生长发育。在换水时,注入贮水池的水,可以防止水温的降低,对胚胎发育十分有利。
水库水面太大如何找准地方钓鱼?
水库风影优美、水域广阔,鱼种丰富,是休闲野钓的不二选择。但沿岸地况和库底地形都很复杂,且水广鱼稀,所以初到水库的钓者面对茫茫水面,往往一片茫然,不知从何处施钓。这里有个原则,春钓上游河头,夏钓水库中段,深秋则必是要去大坝深水区了。钓客们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谚语,是为经验结晶。
沙滩不下竿 沟湾好钓鱼
一般水库都有沙滩和沟湾这样的地形。沙滩一般在库区的尾部,如果是漫坡浅滩,水中不会有鱼,更无大鱼。但如果赶上白鲦及某些小型鱼产卵,它们会选择这些浅水沙底作为产卵地,来时数量惊人。若可抓住机会用手竿钓白鲦,一日内钓数十斤亦不困难。水库常见的地形是沟和湾,这正是在水库垂钓的主要钓点,岸上的树叶、籽实和昆虫被风雨打落,大都会在这些地方存留,因此水下的微生物也非常丰富,鱼儿觅食会到此聚集,是下竿的好地方。
与沟相连的洼地。洼地分两种:一种是天然形成的,另一种是受水流冲击形成的。为什么要选与沟相连的洼地?因为鱼有顺沟觅食洄游的习性。洼地一般都呈锅底状,淤泥较厚也肥沃,并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沉积于此的各种食物。鱼到了洼地都会做较长时间的停留,在此觅食。这种地形面积都较大,坡度也小,基本上没什么障碍物,不挂钩不上线,是定点垂钓的理想场所。
沟里较深的坑。一条沟的拐弯处,往往都是受水流冲击最大的地方。时间长了,此地就被冲成一个较深的坑,这种坑随沟的大小而定,沟大坑就大,沟小坑则小。不要小看这种坑,风浪较大时,这里水流相对平稳;大热天,烈日又晒不到,是个清凉的好处所。一些个体较大的鱼往往都喜欢在此栖息藏身。不过这种坑一般都不大,对钩饵到位的要求也高。
两条沟交汇处水库上游,往往都有数处进水口,这些进水口水量大小不一,它所形成的沟也宽窄不同。正常情况下,一些较小的沟都和较大的沟交汇,而这些沟的交汇处就成了鱼游动觅食所必经的咽喉要道。有经验的钓手往往很重视这些钓点,只要钩饵到位,正常情况下都会有较大的收获。
马车道。不少水库由于是拦山筑坝而成,故水下都有一条或数条昔日的马车道。这些车道随着山势走,离岸较近,是钓鲤鱼理想的钓点。因为和山坡相连的道里侧,由于常年被水流冲刷,形成了一道道沟缝,里面不仅生有大量的微生物,山坡上被雨水冲刷下来的各种昆虫、草籽也很容易滞留在这里,于是就成了鲤鱼经常出没的地方。选择这样的钓位,最好先“打窝”将鱼留住,然后再实行定点钓,这样才能取得好效果。
湾子。有湾子的地方,湾头都有外水流入。这些流入的外水,有的是季节性流入,有的是常年流人。由于外水的冲击,湾子里都有一条较深的沟。沟里不仅有外水带进来的丰富食物,而且水质清新,溶氧丰富。这些有利的条件,都吸引着鲤鱼前来觅食嬉戏。可以说,湾子是春季和夏季钓鲤的好钓场。
两山钓夹缝 山坡找台阶
两座山或两个山包连接的地方形成夹沟,延伸到水中的部分就是一个良好的钓点。在这些夹缝坑洼里,易于聚集腐烂物质,而后滋生出许多水下微生物。下雨时这些地方又是流水口,岸上的杂物也被水推送到这里,就成为食物丰盛的鱼食堂。再者不少鱼有钻洞觅穴的习性。如果遇上这样的地形,钓手切莫放过。
水库的岸边有不少呈梯形的台阶地段,有些台阶比较宽阔平整(它和无依托的平底有根本区别),是理想的钓点,尤其是台阶与山坡连接的内侧,被水浪冲出条条缝隙,更是鱼儿出没处,可用酒糟、糠麸、豆渣等廉价饵料打窝子,将是一个理想的钓点。但此种地形常使海竿挂底伤线,近者可用手竿,远处可用海竿带漂。
陡岸钓挂饵
水库陡峭的岸边,只要可以站人,并能支竿操作,就可以垂钓,不过要采用一种特殊的垂钓方法,就是将钩饵不沉入水底,挂靠在水中的山坡上,如用海竿,可将钓线下放到3~5米的深度,锁住线不使其下沉,但曳力不可拧得太紧,防止鱼儿拖竿入水。如能在这个深度附近发现小坎小台阶,则应将钓饵下到这些地方,还可靠岸边撒一些散碎诱饵,鱼儿会沿着陡岸觅食。笔者在几个水库用此法垂钓,效果颇佳。此种钓挂饵的方法,既可钓草鲤鱼,也可钓鲢鳙鱼,但钓饵要硬一些,以免脱落。再者在这种环境下垂钓,切实要注意安全,鱼竿也要支牢,因鱼拖竿入水后打捞困难。
这也是一种常规的垂钓方法,亦可用于水库。所有水库的水位,都会有涨有落,只是大水库涨落缓慢,中小型水库涨落明显,如果是大起大落时清时浑的水,鱼不易咬钩,钓手也难摸准规律。就一般而言,如涨水不快,进水不大,可在进水口垂钓,如进水太大,可钓偏流和回水湾。如来水太大,或已成浑水,鱼儿受到惊吓,是不咬钩的。如果是小型水库,放水后,留出一些深水潭,无疑这是下钩的好地方。
新涨水 不下钩
如果是一些中小型水库,因下雨等原因,放进来许多水,基本上改变了原有水的状况,如水温、水的清亮度等,这时鱼也不会咬钩。须等待两三天,鱼已完全适应新水(水也在变化中),它才可能咬钩。
钓浅钓边,不钓中间
水库的坝头和中间水很深,有的竟深达百米以上,水深处水底温度低,有人在北京密云水库潮河主坝处作过测验:7月下旬气温在32.8℃时,水面温度27.8℃,而在水下30米处,水温仅10.2℃,所以深水中的鱼随着水温的变化,它们会游向水温高、食物充足的上层,前面所说钓湾也是这个原因。有湾则应钓湾,无湾就要靠边钓,如将海竿投向数十米的深水处,是很难有收获的。
深水钓浮
大多数水库都有草鱼和鲢鳙鱼,它们在水的中上层活动,可采用钓浮法。钩下到多深应根据天气的情况予以调整,如夏日早晚凉爽,水面温度不很高,则可完全钓浮,就是将钓饵下到水表层。如果温度高时,可将钓饵下降到离水面1.5~2米的水层中,这个深度应随水温的变化及鱼儿活动的情况及时调整。如果是采用多竿垂钓,可分竿对几个深度进行试验,从中筛选出最佳垂钓深度。
平底不藏鱼 杂乱好下钩
宽阔平坦的水底不挂钩,不会给钓手添麻烦,可这样的地方一般是存不住鱼的。如海外有些人在平坦的海底上沉入破旧船只及旧车胎,做成人工鱼礁来招鱼。鱼就是爱在杂草乱石堆中活动,因为这些地方小鱼虾多,微生物麇集,给鱼提供众多的美食,鱼自然会在这里聚集。此种地方鱼虽多,但也给钓手带来挂钩之虑。为了能在这些地方下钩,钓手采用了许多相应对策:如钓边缘,在这些地方的边缘处下钩。或用舍弃坠将钩直接送入这些杂乱物之中,挂坠舍坠,挂钩舍钩;还有的采用钓浮的方法。总之在这些地方垂钓,往往收获大,但对钩线的损失也很大。权衡利弊之后,许多钓手还是愿意在这里下钩。
钓出来的好钓点
初到水库钓鱼,对水底情况和鱼情都一无所知的人,要想找到有鱼可钓的下钩点,最简单的办法是沿水库岸边观察别人垂钓后留下痕迹的地方,一这些地方为下钩点,也不会落空。因为凡是别人钓过鱼的地方,岸边总会有抛弃的食品袋,饵料袋,水下也会有不少抛撒的饵食,所以,不妨在此先试试。有时候碰的巧,你选的这片钓点刚巧是头一两天别人在这里撒过大量诱饵而未发窝,等不及便罢钓了。你到那里刚好发窝,水下诱来了鱼群,这种钓点有时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当然这等便宜事并不常有,还是自己打窝子更有把握。这种钓点主要在交通方便,比较易于到达的水库岸边,如果从地形等方面看,它缺乏成为一个良好钓点的条件,但由于许多带野游性质的钓友,他们所欣赏的是郊野的阳光和空气,他们对钓点选择的标准是交通要方便,岸边条件好,比如能支帐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利嬉游玩耍等。至于水中情况,他们不作更多考虑,不管有鱼无鱼,下钩就是欢乐。大家都在喂鱼,久而久之,鱼儿得到食物信息,慢慢会向这里聚集,有鱼可钓,钓者愈多,如此良性循环,一来二去,此处便成为一个最佳钓点。
水库的水域如此之大,与养鱼池塘相比,鱼的密度是太小了。因此,尽管在选择钓点时想得很周全,地方找的也理想,但如果垂钓前不投放饵料,也很难有大的收获,若想钓到大鱼就更难了。
不论你选择的钓点水深水浅,水底地形等自然环境多好,都必须在垂钓前几天在钓点处投放大量的诱饵。甚至要连续几天,每天定时投放一至两次,使钓点及其附近形成人为的食物丰富区,诱使水域鱼类大量聚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和池塘钓不大相同的一个特点。这就叫想钓到鱼,必先喂鱼。用大量的诱饵把鱼招引过来,才能稳坐钓鱼台。否则,即使找到了水下环境很好的地方,也很难钓到鱼。
选好钓点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考虑把诱饵投放在那里。比如,每年水库都会有规律的蓄水,排水,库岸被水浪冲刷,会形成几层阶梯状的坡面。那些被水淹没的梯面,一般都比较平坦,而且在各个梯面之间,都有高低不平的塄坎,上述这些地方容易滞留一些饵食,也往往是鱼儿的起身之所。把诱饵投到梯面的平面上,一是诱饵能滞留得住,二是容易聚鱼,往往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往梯面打窝子,水深要选2~4米左右为宜。因为水库的水质清,若水深只有1米,人声竿影的出现会惊走水下的鱼群,若水深超过6~10米,除少量过路鱼,很少有鱼在那样的深水里游弋觅饵。最好把窝子食洒在梯面的平面才能滞留的住。否则,若把窝子食撒在岸边梯面的斜坡上,则很容易被水浪冲刷掉。
在水库岸边打窝子,凡是近岸处水深或水底有乱石堆,大块岩石,枯树等障碍物的地方,也是天然饵料较多的地方,鱼儿喜欢在这里藏身觅饵。不过把窝子打在这些地方,下钩时容易挂钩。
有些大中型水库是泥沙质或泥质,水下的库底坡度很小,这里往往水草丛生,形成一大片水草区。这种地方一般都是自然饵料丰富,水中溶氧量高,只要水深不超过半米,人走近也不至于惊散鱼群,是良好的钓场。当然,因为这种水草区水位都不深,所以,白天很少有大鱼光临。但对于钓鲫鱼,鳊鲂鱼来说,却是十分理想的钓场。鲫鱼,鳊鲂鱼群都喜欢汇集在草丛之中。垂钓时,可把窝子打在草边或草空里,一次多打几个窝子,每个窝子轮流试钓,必获丰收。
大中型水库的进水口,一般都位于上游水面较窄的部位。有的进水口是建库前的河道口,一些水库在河道口(或后来修的水渠)筑有水闸以控制水量。由于进水口有新鲜的水源不断流进,使这里形成高溶氧,多饵食的水域。因此这里是不同食性鱼类的聚集或是常常光顾的地方,垂钓时,可把诱饵投放在河口或渠道口的缓流水域。
以上钓点和窝点的选择皆为钓友们多年经验之谈,心血结晶,若妥善用之,钓获必丰。
斜坡大坝钓鱼怎么钓??怎么打窝?用什么诱鱼?
斜坡大坝钓鱼注意以下10点:
1.沙滩不下竿 沟湾好钓鱼
一般水库都有沙滩和沟湾这样的地形。沙滩一般在库区的尾部,如果是漫坡浅滩,水中不会有鱼,更无大鱼。但如果赶上白鲦及某些小型鱼产孵,它们会选择这些浅水沙底作为产孵地,来时数量惊人,可抓住机会用手竿钓白鲦,一日内钓数十斤亦不困难。
水库常见的地形是沟和湾,这正是在水库垂钓的主要钓点,岸上的树叶、籽实和昆虫被风雨打落,大都会在这些地方存留,因此水下的微生物也非常丰富,鱼儿觅食会到此聚集,是下竿的好地方。
2.两山钓夹缝 山坡找台阶
两座山,两个山包或两个突出山脖连接的地方,形成夹沟,它们延伸到水中的部分就是一个良好的钓点,在这些夹缝坑洼里,易于聚集腐烂物质,而后滋生出许多水下微生物。下雨时这些地方又是流水口,岸上的杂物也被水推送到这里,就成为食物丰盛的鱼食堂。再者不少鱼有钻洞觅穴的习性。如果遇上这样的地形,钓手切莫放过。
水库的岸边,有不少呈梯形的台阶地段,有些台阶比较宽阔平整(它和无依托的平底有根本区别),是理想的钓点,尤其是台阶与山坡连接的内侧,被水浪冲出条条缝隙,更是鱼儿出没处,可用酒糟、糠麸、豆渣等廉价饵料打窝子,将是一个理想的钓点。但此种地形常使海竿挂底伤线,近者可用手竿,远处可用海竿带漂。
3.陡岸钓挂饵
水库陡峭的岸边,只要可以站人,并能支竿操作,就可以垂钓,不过要采用一种特殊的垂钓方法,就是将钩饵不沉入水底,挂靠在水中的山坡上,如用海竿,可将钓线下放到米的深度,锁住线不使其下沉,但曳力不可拧得太紧。防止鱼儿拖竿入水。如能在这个深度附近发现小坎小台阶,则应将钓饵下到这些地方,还可靠岸边撒一些散碎诱饵,鱼儿会沿着陡岸觅食。笔者在几个水库用此法垂钓,效果颇佳。此种钓挂饵的方法,既可钓草鲤鱼,也可钓鲢鳙鱼,但钓饵要硬一些,以免脱落。再者在这种环境下垂钓,切实要注意安全,鱼竿也要支牢,因鱼拖竿入水后打捞困难。
4.坝头有石缝 可用舍弃坠
水库大坝及坝侧,大都为石块垒砌,石块形成许多空隙,如海竿使用组钩,很容易挂底,但坝湾处往往又是鱼儿聚集的地方,钓手最好使用舍弃坠的办法垂钓。如用手竿,先用细线单拴坠子,坠线长15~20厘米,一次拴副备用,组装成钩下坠,如坠子被夹,可扯断坠线,故此法称“舍弃坠”。
海竿亦可使用串钩,也用细线另拴坠子,一旦坠子被夹,亦扯断坠线,保护钩和钓线。
5.涨水钓进口 落水钓深潭
这也是一种常规的垂钓方法,亦可用于水库。所有水库的水位,都会有涨有落,只是大水库涨落缓慢,中小型水库涨落明显,如果是大起大落,时清时混的水,鱼不易咬钩,钓手也难摸准规律。就一般而言,如涨水不快,进水不大,可在进水口垂钓,如进水太大,可钓偏流和回水湾,如来水太大,或已成混水,鱼儿受到惊吓,是不咬钩的。如果是小型水库,放水后,留出一些深水潭,无疑这是下钩的好地方。
6.新涨水 不下钩
如果是一些中小型水库,因下雨等原因,放进来许多水,基本上改变了原有水的状况,如水温、水的清亮度等,这时鱼也不会咬钩。须等待两三天,鱼已完全适应新水(水也在变化中),它才可能咬钩。
7.钓浅钓边 不钓中间
水库的坝头和中间水很深,有的竟深达百米以上,水深处水底温度低,有人在北京密云水库潮河主坝处作过测验:7月下旬气温在32.8℃时,水面温度27.8℃,而在水下30米处,水温仅10.2℃,所以深水中的鱼随着水温的变化,它们会游向水温高、食物充足的上层,前面所说钓湾也是这个原因。有湾则应钓湾,无湾就要靠边钓,如将海竿投向数十米的深水处,是很难有收获的。
8.深水钓浮
大多数水库都有草鱼和鲢鳙鱼,它们在水的中上层活动,可采用钓浮的方法,钩下到多深,应根据天气的情况予以调整,如夏日早晚凉爽,水面温度不很高,则可完全钓浮,就是将钓饵下到水表层,如果温度高时,可将钓饵下降到离水面1.5~2米的水层中,这个深度应随水温的变化及鱼儿活动的情况及时调整。如果是采用多竿垂钓,可分竿对几个深度进行试验,从中筛选出最佳垂钓深度。
9.平底不藏鱼 杂乱好下钩
宽阔平坦的水底,它不挂钩,不会给钓手添麻烦,可这样的地方一般是存不住鱼的,如海外有些人在平坦的海底上,沉入破旧船只及旧车胎,做成人工鱼礁来招鱼。鱼就是爱在杂草乱石堆中活动,因为这些地方小鱼虾多,微生物麇集,给鱼提供众多的美食,鱼自然会在这里聚集。此种地方鱼虽多,但也给钓手带来挂钩之虑。为了能在这些地方下钩,钓手采用了许多相应对策:如钓边缘,在这些地方的边缘处下钩。或用舍弃坠将钩直接送入这些杂乱物之中,挂坠舍坠,挂钩舍钩;还有的采用钓浮的方法。总之在这些地方垂钓,往往收获大,但对钩线的损失也很大,权衡利弊之后,许多钓手还是愿意在这里下钩。
10.钓出来的好钓点
这种钓点的形成主要是交通方便,众钓友比较易于到达的水库岸边,如果从地形等方面看,它缺乏成为一个良好钓点的条件,但由于许多带野游性质的钓友,他们所欣赏的是郊野的阳光、空气,他们对钓点选择的标准是交通要方便,岸边要有利嬉游玩耍,至于水中情况,他们不作更多考虑,不管有鱼无鱼,下钩就是欢乐。其实,大家都在喂鱼呢。久而久之,鱼儿得到食物信息,慢慢会向这里聚集,有鱼可钓,钓者愈多,一来二去,此处便成为一个最佳钓点。
水库如何选择钓位?
首选我们可以选择在地面连接到水面凸起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铧尖处鱼儿在水里游动经常会从铧尖处游过,而且凸起部位经常会存留着大量的食物,所以铧尖处也是一个关键的钓点。
其次我们还可以选择在水库的大坝斜坡处或者两侧,水库的大坝是用来截水流的和开闸放水用的,大多数的水库都是人工建造的,水坝下方的水位会很深,是大体型鱼类的栖息处,所以经常会有大鲤鱼、大草鱼在大坝附近活动觅食,在选择钓位上,这里也是个理想的钓点。
有些水库是修建在山里的,会有很多的陡坡和斜坡,这里也是非常好的钓点,因为每当下雨的时候,很多的食物都会被雨水冲刷到坡底的,会吸引很多的鱼儿过来觅食,在这里钓鲤鱼或者钓鲶鱼都是非常不错的。
我们还可以去找有水草枯木乱石较多的地方,障碍物越多越好,下面的水生物会真充足的,而且隐藏性特别好,会有大量的鱼群在底下栖息,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这个钓点虽然鱼多但是容易挂底挂钩,我们只需要多备着点线组就可以。